昔日同窗倾力提携,这份沉甸甸的信任却被张某视作了谋取私利的“捷径”。一场虚构的购车骗局,不仅让同窗情谊蒙尘,更将他送上了被告席。
信任成行骗“护身符”
张某与高先生是相交十多年的老同学。毕业后,高先生在上海经营的二手车生意颇具规模,得知老同学事业有成,张某便从老家奔赴上海,投奔这位昔日同窗。
念及同学情谊,高先生对张某很关照,在他的帮助下,张某开始涉足二手车购销领域,高先生为其提供资金,张某负责具体车辆收购事宜。
初期,张某尽心尽力,两人配合默契。然而,随着时间推移,张某的个人花销日渐增长,债台高筑,沉重压力下,张某竟将高先生的信任视作行骗的“护身符”与“通行证”。
20万购车款石沉大海
2023年8月,张某找到高先生,声称要收购一辆奥迪二手车,需要20万元购车款,基于之前愉快的合作,高先生未做过多核实,爽快地安排财务将20万元汇入了张某的个人账户。
然而,款项汇出后却石沉大海,高先生左等右等,既不见奥迪车踪影,也不知道张某关于交易进展的实际情况。时间一天天过去,账目上空悬着这笔支出,高先生内心的不安逐渐发酵。
两个月后,高先生主动询问车辆动态,面对一次比一次急迫的追问,张某不仅没有吐露实情,反而施展起“拖”字诀。他精心编造各种看似合理的借口,一会儿说“车辆正在办理过户,流程复杂,需要再等几天”,过段时间又改口称“车子已有客户确定要买,暂时寄放在朋友处,很快就能收款”。这些虚构的“花式”理由成了他拖延的种种借口,企图掩盖其早已将20万用于个人还债的真相。
在漫长的等待和无尽的推诿之后,张某甚至玩起了失联,高先生最终于2025年1月选择报警。
铁证如山 检察官击溃“不认罪”防线
2025年2月18日,张某被抓获归案。面对警方讯问,他起初矢口否认诈骗,辩称自己确实想为公司收购一辆奥迪车,只是后来因故未成,资金暂时周转了。
案件移送至普陀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,经验丰富的检察官并未被张某的表面辩解所迷惑,而是抓住关键,深入梳理审查证据,追踪资金流向,在提审张某时,检察官直击要害,精准出示核心证据。
“银行流水清晰显示,高先生公司的20万元打入你的个人账户当天,就被你全部转出用于偿还个人债务,这与你之前‘用于购车’的辩解完全矛盾。”
同时,检察官还出示了此前调取的张某收款前后的通讯记录、聊天记录、询价记录等全方位证据。证据表明,在所谓“收购奥迪车”的整个时间段内,张某既没有实际去看过任何一辆奥迪二手车,也没有与任何卖家或中介就该车型进行过实质性的沟通、询价或谈判,不存在真实的购车行为。
面对客观、确凿、形成完整闭环的证据链,张某精心构筑的辩解防线被彻底击溃。在无法辩驳的铁证面前,他此前强装的镇定消失殆尽,最终承认了自己虚构购车事实骗取高先生20万元的犯罪事实。
2025年5月28日,普陀区检察院以诈骗罪对张某依法提起公诉。法院经审理,认定张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虚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,数额巨大,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,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三年,并处罚金人民币四万元。
检察官提醒:信任可贵杠杆配资公司,但防诈之心不可无。面对亲友、同学以投资、生意合作、资金周转等名义提出的大额借款或垫资请求,务必保持清醒,涉及大额钱财,情感纽带不能替代理智判断,谨慎核实是关键。
倍顺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